“笔尖力量”


(资料图)

心理学应用公益实践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 2022 年全国驻守在县级以下乡镇和村落中小学的乡村教师人数约330 万。有研究者发现超 50%的乡村教师出现了工作热情降低的情况,近30%的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重,而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在经年累月的教育生涯中消耗了过多能力,却缺乏正确的引导而导致的。

面对现实问题,北师大心理学部应用心理专业硕士依托自身专业优势,从咨询心理、心理测量、消费心理学中的行为洞察等角度切入,依托项目制培养模式,从课程中延伸出公益课题。

抛开传统的讲授式赋能模式,侧重于倾听接受和内化吸收的过程,通过“积极心理”之“笔尖的力量”公益实践在教师赋能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情绪与情感的出口,以团体辅导为载体,采用生活故事叙事法,结合写作的形式去排解乡村教师的负面情绪,发现自我价值,同时注入积极能量。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笔尖力量”团辅活动吧!

1、主题

第一周主题:自知而后自明

引导教师们关注于“我”,一起聊一聊“我”的期待,聊一聊那些发生在“我”教学生涯之中与期待相关的故事,谈一谈这些故事的结局和“我”的感受。

2、内容

项目在多位导师指导和项目组同学们的配合下,发挥出咨询方向的专业优势,完善了专业的团体辅导过程。在教师培训的整体布局中, 形成 “ 他人传授-内化吸收-主动输出-交流互动-再吸收内化”的闭环,让每一个参与活动的教师保留了聆听接受和内化吸收的过程,同时成为内容的讲授者或者文字的传达者,即从更加多维的角度赋能乡村教师。

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带走了感受,留下了故事。经过教师们的同意和授权,特选取了部分写作内容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伟大又平凡的乡村教师的世界,倾听他们的故事。

3、分享

《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我的家乡是在江西的一个小县城,我从小是在县城学校就读。在我从事乡村教育这份工作之前,我不知道乡村教育是什么样的?大学毕业后考教师,顺利进入本地的乡村学校工作。此前,我从未想到过在乡村学校会有住宿的学生,来了这里才知道,有些学生的家在弯弯曲曲、偏僻的山顶上,学生上学真的很远。而且我所在的中心小学,相较于村小和教学点来说,都是比较好的,可是中心小学的教育,甚至不如20年前我受到过的小学教育,那一瞬间,我真正感受到城乡的教育差别有多大?

到今天我已经工作五年了,教过了五届学生。他们当中有单亲家庭、有双留守儿童、有父亲去世、母亲远走、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的孩子………甚是可怜!我最大的期待就是,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活出更好的自己!乡村教育的落后,大多数孩子初中毕业后就是外出打工,能够考取高中继续求学的学生较少。今年六,七月份,当我得知我来这儿带的第一批学生中,有个孩子考取了我们县的重点高中,我既感受到了他的不容易,也感受到努力就依然有可能改变。他们小学毕业后,就没有什么音信了,这是我偶然知道的,我也相信,还有其他孩子也考上了高中。他们给了我从事这份职业的动力,虽然面对现状,也有很多无能为力,但也许自己的一点努力,仍然可以给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遂川县黄坑中心小学 

姚胜男

《北师大“笔尖力量”团体辅导第一周漫谈》

距离第一次正式团体辅导已经有一周时间了,但上周日的培训还是记忆犹新。现在来把它重新做个复盘。初识“切土豆”的游戏可能让人放松,但由于对团体成员的不熟悉,刚开始还没意识到要跟着一起做这个游戏,后面逐渐有了意识,想要慢慢融入这个新的团队,游戏已经快到尾声了。自我反省一下,慢热的人。由无意识进入有意识,思维逐渐被打开,但神经元细胞还不是那么活跃,好像还在有意识地别扭着自己。好一个拗相公!

“拗相公”的第二个活动还算熟练。进入小组讨论环节。我是在第五组,我们组一共五位老师。任生顺老师因之前和我在慈弘读书会群里一起共读,是书友,相对来说比较熟悉。他首推我当组长,其他几位老师也附和要推选年轻组长。盛情难却,团体配合和谐。任老师是我们组最活跃的老师。其他老师也是敞开心扉,由介绍自己谈到最近的线上教学的困惑和对学校现状的分析,好像每个人对未来有期待也有困惑和迷茫。大家坦诚相待,我感受都大家都对自身所处环境有期待,虽不宏伟,但也确实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去通过自身的影响去营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在互相说明了目前对小环境小天地的一番期待后,好像心中的一个缺口被打开了。我的乡村教育画像是用一些大的色块来表示的。图的上方是一片蓝色的天空。它代表纯净、澄澈、更希望我们的教育事业不要掺杂太多的功利,我们的教育者能洁身自好。中间是一个抬头望向天空的小女孩。希望孩子们都能去渴望知识,在知识中遨游。我目前所在的学校有一些孩子,对知识没有敬畏,厌学情绪严重,所在的家庭也不够重视孩子教育,辍学现象也比较严重,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用这个清澈的眼神去和澄澈的天空交流,是希望回归原始的人性欲望,从人的本能出发,让知识在自由意识中生发。前一个阶段我在读戴维巴斯的《进化心理学》。因为读的太投入,我自己感觉我有点走火入魔了,因为我总是把书中的一些现象联系到自身,会给自己周围的人、事对号入座。这种体察越深刻,就越渴望那种纯真的世界。对人性的挥发转移到自身,应该是我早期童年记忆的某件事的投射罢了。好在自己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小女孩的脚下是一片绿色的色块。和我们学校目前的大草坪相辉映。表面是心中的期待,我知道它代表我内心目前状态的生机勃勃,因为我对自己目前所处的工作环境还是比较满意,内心是一种愉悦的状态。和团队分享后,短短的时间,心理有些许的释然,但之前的阴霾或许压得太重,并未完全消融。

回忆自己教学生涯的趣事,团友们讲的个个有趣,我虽有深入思考,但总觉得还是团友们说的更有趣、更充分,自己好像没什么可拿得出手说的。但我并未感到丝毫的自我怀疑,依然相信自己。经由团友的倾诉,我对自己进行了一番体察,听任老师在教学点所做的努力和对乡村孩子的付出,我对他充满了敬佩。听黄老师班上14岁的苗族女孩因出嫁辍学,她为之所做的努力;还有邝老师、彭老师的一番分享,都让我在心里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原来在乡村教育的路上,我并不是那个最困难、最艰苦的,还有很多人和我一起并肩作战。这些美好的心灵为我照射进了一束束亮光,更是激励着我。更希望他们能遇到志同道合的领导、同事,不要辜负了这些善良的老师。内心的平和很重要,发自内心的自省,内驱力也一直推动着我们,我们自己更应该善待自己!

通过和他人分享,体察自己内心的变化,舒缓自己的心灵。在活动结束后,内心因为疫情的困扰和些许不适以及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释放。

--甘肃省靖远县北湾镇富平学校

魏甲静

《每一个学生都是上帝》

自带班以来,从没遇到过像现在我班李鑫这样的学生:说话大舌头,吐字不清,作业本上字写得歪歪扭扭,犹如蚂蚁爬过的一般,叫人难以辨认,学习简直一无是处。凡给他带过课的老师每每一提起李鑫同学便全都摇唇鼓舌,脸现鄙夷之色。说实在的,遇到这样的学生,对急功近利者来说,确实算得上一个大包袱,因为近年来我学区实行的奖罚制度非常严格,直接和教师们的工资挂上了钩,遇上一个差班,一学年下来如果被统一检测两次,一两千元钱就会被罚没。为此,教师哪有耐心去关注这么一个近乎弱智的学生呢?我难道也真如所带过他课的其他老师们那样,为了区区的一两千元钱而把他置于教室的一角,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吗?如果这样,我岂不成了罪魁祸首,无情地扼杀了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天性?为此,我摒弃了一切世俗的眼光,把他当做一名正常的学生,适时地给予关怀和鼓励,虽然收效甚微,但心中从此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作为一名师者,良心也就不会受到谴责了。而后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记得那天是星期三作文课,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习作,题目叫《说说我自己》。按照作文教学惯例,我进行了写前指导,而后让学生自主选材进行写作。两节作文课下来,班上九名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习作。习作交上来后,我逐一细阅,不时被学生天真、稚嫩的语言逗得窃笑不已。当我一路欢歌批阅到李鑫同学的作文时,笑容瞬间便凝固了。第一次读着他那不大通顺、连贯的语言,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在作文中写道:

我知道我是一个差学生,以前带我课的老师们都不喜欢我,甚至打我、骂我,同学们也不愿意跟我玩。而现在带我课的任老师,我觉得他对我很好,从不像以前的老师们那样待我,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可我学习不好,如果任老师知道了,会不会和以前带过我的老师们那样待我呢?我心里好害怕。我知道我不是块学习的料,无论我怎样努力,可结果还是一样,我讨厌我自己,更羡慕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如果有一天我的学习赶上来的话,任老师该多么高兴啊!

读着李鑫同学发自肺腑的话语,让我如鲠在喉。被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曾有意无意地让多少学生对我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啊!凡带过李鑫同学的老师,如果看到他的这些话,会不会感到汗颜?平时,我们所关注的,不外乎是那些尖子生、优秀生。为了提高我们所谓的教学质量、为了能在统考中不被领导抽丝剥茧去自己的血汗钱,我们曾经摧残了多少稚嫩的花朵?给学困生一片湛蓝的天空,或许,他们可以翱翔。但如果我们把他们当做另类不闻不问、坐视不管,不但会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而且会扼杀掉他们做人的起码自尊。这无形中扭曲了他们的心理,加剧了他们仇恨社会的心理。这种教育恶果岂不给我们将来的社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要知道,在学校,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的上帝,作为教师,要懂得用心、用爱去呵护他们,无论优劣,他们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让他们接受不公平的教育呢?但愿看过这篇文章的老师们自检,让更多的李鑫在我们一碗水端平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后地湾小学 

任生顺

《一次“特别”的聊天》

上学期的一个周三,刚上学不久,就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说孩子把家里的几百元钱拿上和别的的孩子花掉了,让我问问其他孩子是怎么回事?到底是自己孩子拿上给别的孩子花掉还是别的孩子欺负他孩子,找他孩子要的?

打电话的家长的这个孩子叫小明(我们先叫他小明),小明反应慢,成绩不好,但平时在学校挺乖的,也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其他的不良习惯。唯一一点就是自从转到我们班,基本就没听他说过话。有时候你问他,他不吭声。我问上几句就再不问了。有时候上课轮到他发言,就是简单的读词语,他就在那里站着,也不读,我以为他也不会就过了。后来和他家长交流,他妈妈说,家里和我说的话可多了。我想,他成绩差,问题他不会就不发言。也就没硬和他说话。

可这次不同往日,我一定要把事情了解清楚。小明爸爸给我打电话时,想起小明平时乖巧的表现,我就想肯定是其他几位孩子找小明要钱,他才会把家里的钱拿出来给其他孩子花。等着我们班其他孩子上社团了,我把涉事的几位学生都叫来,站在办公室外面。先让小明进到办公室,极尽我的温和声音,问他“有没有拿家里的钱?他爸爸刚才给我打电话了。”这次没想到他居然回答了我的问题。他说拿了,并说了拿了多少。后来我就问:“什么时候拿的?”他说“周五。”我说:“周五和谁和谁怎么花的?”他就给我一直讲到周二。我就把那几位学生一个一个叫进来,补充核实。又让他继续再补充。终于把事情了解清楚了:原来是小明拿了给这几位学生花了。最后把这几位学生家长叫来都告诉了情况,不管是小明主动给的,还是孩子要的,小明都是未成年人,希望家长能把孩子花的钱补给小明爸爸,也让孩子明白不能要别人的东西。最让我惊讶的是小明爸爸没要钱。也是位特别憨厚的人呢。

自从上次聊天以后,一次下午上课前的时间,我在改作业,学生自主阅读或写作业,小明就来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他们进小卖部。”我问他答,很流利。他的话匣子好像一下子打开了。后来还主动和我说一些事。以后的课堂上轮到他读的词语时,他会试着去读,有时候读对,送给他一个大拇指,有时候读错,纠正一下。反正是他说话了!究其原因,我想:也许是那次聊天时我温和的语气下,让他大胆地在我面前成功诉说了一次。也许是他感受到我假想中对他这位受害者的同情。

再想到平时和学生、家长沟通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家长、学生不愿和老师交流的情况,我就想到了小明,是不是我的态度、语气有问题呢?沟通时有没有进行一种平等的交流,给对方创设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呢?设身处地,我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畅所欲言呢?这样一想,一做,也改变了我们师生关系。平等和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从我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畅所欲言想到会在什么情况下努力去做事呢?那里肯定是有认可,有榜样,有专业……所以现在也努力成为这样的老师。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你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最高境界一定是助他的。我知道这句话的时候,想起我的工作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为此,也做了一些努力:买了不少专业书,花钱报了一些培训,网络学习等等。明白这句话后,我想先不要想自己的目标,先提高学生的成绩。不要想提高全班的成绩,想怎么提高每个学生的成绩吧。总之,这次的“聊天”,让我想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也让我建立了这种利生的教育观。"

--  景泰县石城小镇小学 

谢忠芳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自2008年8月任教以来,我一直默默耕耘讲台,至今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15个春秋。15年如一日,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多年来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爱”。“爱”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对教师来说是应该时刻铭记的话题。“爱”是教育的纽带,“爱”是沟通的桥梁,“爱”是转化的前提,“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爱”是培养所有学生茁壮成长的土壤,为了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教育授学中我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愉快的心情、求学的动力、兴趣的喜悦。我的工作体会之一就是:爱”是转化的前提。

2019年9月,我接了五年级一名叫谢小龙(化名)的男孩,年龄偏大,成绩差,还是班里的”男霸王”,学生不敢惹,老师不好管。让其他老师十分头痛,不愿接收他。难道就这样让他辍学吗?不!我决定收留他。可他到班里没几天就开始惹事生非,欺负同学。别的老师还开玩笑说:当初你留个祸害吧!听了这些话语,我心里不免也有些后悔,但转念一想,他只是个孩子,难道她真的无可救药了吗?从此,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并不是一个品质恶劣的孩子,只是他的性格有些倔强、孤僻,再加上长期以来老师和学生对他的偏见、冷漠,使他有一些叛逆和敌视行为。找到了“病因”,就“对症下药”,我不再对他批评呵斥,而是采取冷处理、多谈心的方法。课堂上多提问他,即使他回答错了也鼓励他。久而久之,他慢慢变得的开朗、活泼、自信了,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学习成绩也迅速提高。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考试成绩由原来的倒数到六年级时在全班中等偏上。他的外婆看到他进步,打来电话激动地说“孩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全靠老师您的悉心教育啊!”听到学生家长感激的话语,我心里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成就感,同时也自豪自己拥有一份无比欣慰幸福的教育职业!

谢小龙同学的进步在学校影响很大,让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有绽放的潜力,追求上进的愿望,也许有的孩子学习之所以暂时比较落后,只是因为她还没有等到抚慰自己心灵发芽的那缕春风。而老师的责任就是为每位学生开垦出一片成长的沃土,让每一个花朵都能尽情绽放,都能散发出属于自己最温馨的芬芳。只要用“心”执着的去爱,所有的孩子都是最可爱的花朵。要用真情去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化孩子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每天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学相长,大抵如是吧。

--赫章县兴发乡光彩小学 

黄转

4、结语

“自知而后自明”是“笔尖力量”心理学团体辅导的第一期,活动助教团队一对一的为教师们进行服务,知情同意的签署,zoom软件的下载安装,团体规则的讲解和非常多细枝末节的沟通。第一次复盘会的时候,我们泣不成声,不是因为辛苦,而是因为太多的真诚让我们内心动容。有的老师克服了值班的天寒地冻,有的老师熬夜学习电子签署知情同意书,有的老师怀孕八个月坚持在电脑前坐了两个多小时,有的老师因为在返校的路上不具备开摄像头的条件跟带领老师致歉后调整了行程,还有许多的故事,期待在后边的文章中再与大家分享。

在赋能乡村教育的路上,北师大“笔尖力量”项目组和参与活动的教师们是双向奔赴的!

5、项目背景  "课程+"

此次公益实践项目是北师大心理学部《心理学与教育产品设计》课程项目的延伸。该课程是北师大心理学部刘春荣老师主讲的MAP专业选修课程,基于应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围绕教育产品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教学应用进行介绍和实践。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一个核心,将理论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结合,同时拓展课程+项目,发挥心理学的公益力量。

信息 | 姚伟伟

图片 | 姚伟伟

编辑 | Rona 

关键词: 畅所欲言 产品设计 我的工作